体育事业“三驾马车”协同发力,开创体育河南建设新局面
发布日期: 2023-08-07 19:17:02 来源: 大河报·豫视频

8月4日,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,会议回顾总结自2022年以来的体育工作,并安排部署未来的工作任务。2023年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,河南省体育工作要全面推进全民健身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等方面统筹、协调发展,加快体育河南建设。


【资料图】

■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优化升级

省体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马宇峰在报告中指出,目前全省体育场地总数达到31.13万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48平方米,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.73块,实现城市社区“15分钟健身圈”。通过中国围棋国手赛、中华轩辕龙舟大赛、“行走是吾乡”自行车公开赛、豫冠足球联赛等一系列赛事的带动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505.4万人。

不过,作为人口大省,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然低于全国2.62平方米的平均水平,补齐场地设施压力大、任务重。接下来,全省要盘活城市社区空闲地、边角地等资源,更多规划建设贴近社区、方便可达、面向公众开放的多功能运动场、体育公园、健身步道、球场等场地设施。要加快实施县市“两场三馆”建设,积极推进21个县级全民健身综合馆、23个体育公园和22个乡镇(街道)补短板健身工程。积极打造“体育+公园”的全民健身绿色模式,提升城市社区“15分钟健身圈”达标率,推动“10分钟健身圈”覆盖率。

在提升科学健身水平方面,全省建立了体育与卫生、健康、康养等人才融合培养机制,培训6400人。组织“走基层送健康”全民健身志愿服务,服务群众4万余人。

体育社会组织也是体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,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7396个、体育俱乐部2086个、社会体育指导员29.2万人。接下来,全省将进一步强化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职能作用,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。

■竞技体育打造河南特色的优势项群

2023年,河南全省体育系统面临备战参加杭州亚运会和第一届学青会、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等重大任务。全省要抓住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点,提升核心竞争能力。

近期,我省出台了《河南省竞技体育项目结构调整实施意见》,提出“优化布局、集约发展、重点突破、全面提升”整体思路,加快项目优化发展。要突出自行车、赛艇、武术等优势项目,挖掘游泳、射击等我省传统优势项目,夯实田径、体操等基础项目,抢抓街舞、小轮车等新兴项目,加大重点项目人力物力科技保障,切实打造具有河南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项群。

具体实施过程中,要完善制度机制抓细抓实队伍,制定重大赛事奖励政策,完善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;增强项目优势持续打造优势项目和优势项目群,持续实施“选星计划”,拓宽人才培养选拔面,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;推动“三大球”振兴发展,完善制订发展规划,充分调动社会力量,形成更加科学的河南“三大球”发展新模式;增强重大赛事出彩功能,积极做好亚运会、奥运会备战工作;积极引进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赛事、精品赛事,持续办好WTA郑州网球公开赛、WTT乒乓球世界杯等赛事,发挥体育在推动开放中的功能作用

■体育产业供需两端持续发力

体育产业是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,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,已经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经济模式。截止2021年底,河南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1448.79亿元,同比增长12.7%,增加值占本省GDP的0.98%,与广东、江苏等先进省份1.67%、1.65%的差距较大。马宇峰指出,要紧紧把握国民经济持续恢复、总体回升向好的机遇,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,确保体育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GDP增幅。

接下来,全省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,设立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,制定实施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等政策,指导和引领体育产业发展;打造特色产业品牌,做大做强武术产业,完善航空运动产业链,推动街舞、自行车等特色产业发展;创新河南体育产业博览会,积极办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;扩大产业延展能力,依托以“三山两河”为代表的山水资源,发展登山、漂流、攀岩、冰雪、航空、露营等体育健身休闲产业。增强市场消费需求。持续发放体育健身优惠券,创造体育消费等新热点,持续推进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

热点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