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地评线】太阳鸟时评:让“小巨人”托起“大创新”
发布日期: 2023-08-08 03:22:13 来源: 钱江潮评


(相关资料图)
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 2023 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介绍,截至目前,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9.8 万家,其中专精特新 " 小巨人 " 企业 1.2 万家。

专精特新 " 小巨人 " 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,是专注于细分市场、创新能力强、市场占有率高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、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,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。从创新能力看,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超 20 万项发明专利,户均发明专利约 17 项。这些 " 小巨人 " 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,聚焦主业、精耕细作,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,就能托起 " 大创新 ",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让 " 小巨人 " 托起 " 大创新 ",需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,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,专精特新 " 小巨人 " 企业更是创新的主力军。对 " 小巨人 " 企业而言,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,更事关生存问题,只有苦练内功、强化创新,将关键技术、核心装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,在关键时能够冲得上、顶得住,在供应链生产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。" 小巨人 " 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创新主体作用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壮大发展的 " 根 "。坚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,成为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行业 " 专家 ";努力练就属于自己的 " 独门绝技 ",成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配套 " 专家 ";致力于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模式,成为提供不断迭代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" 专家 "。

让 " 小巨人 " 托起 " 大创新 ",需高水平人才的有力支撑。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,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。增强 " 小巨人 " 企业创新能力,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。近年来,一些专精特新 " 小巨人 " 企业因生产成本不断上升,用于技术开发、人才引进的资金偏低,企业研发能力较弱,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后劲。要多措并举解决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,加大对 " 专精特新 " 中小企业急需人才的引培力度,帮助企业梳理紧缺人才类型,完善产才融合推进机制,推动校企合作,促进高层次人才在高校院所、企业之间合理流动,从长远角度解决企业人才不足问题。" 小巨人 " 企业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,激发创新创造活力,让广大科技人员乐于科研、勇于创新。

让 " 小巨人 " 托起 " 大创新 ",需加大政策帮扶支持力度。近年来,我国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 " 小巨人 " 企业培育,从中央到地方,全局部署、靶向发力,作出一系列重要举措。工信部连续组织开展 5 批专精特新 " 小巨人 " 企业培育,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,畅通资金活水、强化梯度培育,纾困帮扶、排忧解难。今年我国将坚持帮扶和发展并举,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体系、政策法规体系、优质高效服务体系,不断强化 " 政策惠企、环境活企、服务助企、创新强企、人才兴企 ",高质量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各地各部门提供专业的指导指引和及时有效的帮扶,必定会推动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破土而出、茁壮生长。

" 小巨人 " 托起 " 大创新 ",撬动 " 大发展 ",澎湃 " 大能量 "。继续厚植沃土,拓宽发展 " 赛道 "," 小巨人 " 企业定能持续涌现并发展壮大,激发巨大潜能和创新动力,有效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作者:向秋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

热点图集